美國加州死亡谷獨遊記趣
小時候很喜歡作家三毛的書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但是身在台灣實在是無法想像沙漠的樣子,只覺得三毛一個華人女生隻身跑到非洲,真是個奇特的沙漠女子。沒想到在23歲這一年,我也深深迷上了沙漠風光。
在美國讀研究所的生活相當苦悶,學期間充滿了作業和報告,不過幸好在冬春之際,有為期一週的春假,這短短的一週,正是要把握時間出門走走,否則宅在宿舍,每天只會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,就白白浪費一週的假期了。同時也因為美國碩士學程通常都很短,大約1–2年,很快就會畢業,之後的暑假可能要實習、為了畢業後工作準備,一直有種感覺,這個春假將會是最後一個長假,於是催生了要去死亡谷(Death Valley)的念頭。
決定一個人去有很多原因,一方面是找不太到能一起去的朋友,大多人選擇與家人、伴侶共度假期,或者是不喜歡野外路線的旅遊,另一方面,學期間的繁雜事情、處在喧鬧的城市中,一直讓我想要有個獨自安靜的旅程。
美國的國家公園都保存的很完整,園區內環境相當原始,沒有手機訊號,沒有網路,一進去便與世隔絕,如此高規格的保存,可想而知風景非常美麗,絕對令人難忘。但也因此,進入完全的大自然,是有危險性的,如果深入山林發生任何意外,很有可能難逃一劫。因為過去有幾次與家人到黃石、阿拉斯加旅遊的經驗,大概知道美國國家公園的玩法,所以這次稍做了些準備後,就啟程往距離住處4小時車程的死亡谷國家公園。
沿路開車的過程就很美麗,切過山間的公路、荒漠中筆直的一條路、上下起伏的道路,讓開車的過程中幾乎不曾感到無聊,只可惜沒有副駕駛能幫忙拍照。越往死亡谷開,周遭的景色就越像沙漠,廣大的荒漠上只有低矮的植物,偶爾會看到標誌性的喬治亞樹(Joshua Tree),4小時的車程雖然長了點(200多英里),不過在地大的美國,似乎也還好。
死亡谷內的景色,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,大概是「魔幻」。以前在台灣只能從電影、故事書中得知沙漠的景像,印象中都是土黃色的一片沙,有仙人掌和駱駝,但不知道沙漠的景觀可以如此變化萬千,甚至早中晚都是不同的景色。
死亡谷園區內的地形很豐富,上至幾千公尺的山,到海拔以下的盆地都有,上到高地可以俯瞰山谷,以及崎嶇陡峭的山脈,因為岩層中有礦物,所以並不是單一顏色的岩石,好幾個地方都能看到山呈現不同的顏色。
Zabriskie Point,爬上斜坡之後能俯瞰壯觀的岩脈。也有人很厲害爬到下面走或拍照。
Artists Drive是一條約15公里的單行道,主要是去看色彩繽紛的岩石和山谷。爬上觀景的地方,第一次體驗到強勁的谷風,幾乎沒辦法正常走路,以為在從小在新竹長大,吹過夠大的風,在這裡簡直是小巫見大巫。
照片中看不出來,但其實拍照的點是在相當高的地方,才能俯瞰整個山谷。
看到這片彩色的岩石,讓我驚覺,那些小說家、童書畫家並不是想像力過剩,是這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奇特的山景。
往更高的地方爬,山谷的風貌更加令人驚艷。Dante’s View約海拔1700公尺,我大約早上10點到,當時的氣溫只有華氏39度/攝氏4度。風很大很冷,老外看起來也承受不住。這裡的風景是死亡谷中最令我驚豔的谷地,也許是早晨的光線,讓表面反射很特別的色澤。可惜照片沒辦法100%呈現當時的樣子。
另一個高地是在園區幾乎最西邊的Father Crowley Vista Point,應該要看到火山熔岩形成的彩色岩層,但可能是時間點的問題,下午兩三點左右的光線下是普通的顏色,沒有如介紹牌上的紫紅色。這個峽谷是美軍訓練的地方,運氣好可以看到戰機穿梭在峽谷間。但因為蠻冷的,就沒有久留。
開車前往不同景點的過程中能看到不同的景觀,層巒疊嶂的山、不尋常的雲、露營的人,這些風景都很直得一看。
在這裡覺得很新奇,是知道自己正在前往地圖上某個特殊的景點,但就快開到了,卻不像是會出現那種景觀的樣子,繼續靠近,沒想到那個景點就突然出現在眼前。沙漠的標誌性景觀,沙丘Mesquite Flat Sand Dunes就是如此令人驚訝。
沙丘的起伏很大,並不像一開始想像的平。這裡的沙子就像海灘一樣鬆軟,抬腿走一步就會下陷10公分吧,要爬過一個個沙丘還挺費力的。這片沙丘很大,可以走到很遠很遠,但也要能忍受乾燥的風把沙吹到滿臉。
往園區的南邊開,會下降到最深處,就是很有名的景點惡水盆地(Badwater Basin)。這個盆地低於海平面282英尺/855公尺,很不可思議,自己竟然在那麼深的地方。走過一小段步道,就會看到著名的鹽結晶地景。
畢竟是很深的山谷,谷風最強勁也不意外,但是實際被吹過,才知道是那麼誇張的大風,別說帽子了,眼鏡或綁頭髮的橡皮筋都要小心別被吹走。相對於其他高處的景點,這邊的溫度相對溫暖,春季的溫度還算舒適,夏季的話可能會非常熱。
結晶地踩起來是硬的,但如果去搓地上的結晶,會得到細細的白色粉末,應該就是鹽吧。近看真的是結晶的形狀。
關於鹽結晶,雖然沙漠很乾燥,但因為死亡谷地形起伏很大,山上會有降水,水隨著地形下滲,帶著岩層中的礦物質,一直流到最低的地方,水分很快就被蒸發,而留下礦物的結晶,就是形成惡水盆地的原理。
死亡谷內有許多山路步道可以健行。因為只有安排兩天的時間參觀死亡谷,加上只有自己一個人,也沒有開適合走砂石路的車,這兩天只有走了一個步道,但美麗的地景還是令人難忘。
穿梭在峽谷間的步道,Golden Canyon不只有黃色的岩層,還能看到偏紅、偏綠、偏紫的岩層,近看遠看都很美,步道全長約4.3公里,但我沒有走完全部,前半段的路都不難走,小孩子也能輕鬆走這個步道。
園區內主要的遊客中心是Furnace Creek,還算蠻大的,除了賣紀念品,也有介紹死亡谷的歷史和特色。附近有許多警告牌寫,沙漠氣候變化很大,不容易掌握,尤其夏季要特別注意水分補充。雖然沒有寫喪命人數,但我想這可能是最多人出意外的國家公園。
快到遊客中心時,車子突然顯示需要加機油,身為一個連引擎蓋都沒開過的人,當下有點緊張(我甚至不知道engine oil就是機油)。遊客中心內的小姐感覺沒有想要幫我,只說了一個附近的城鎮(距離那裡66英里遠…),說那裡可能會賣。旁邊加油站的小哥說有賣機油,但我不清楚我該用哪一款,他看我真的需要幫助,就說隔壁出租吉普車的店裡有懂修車的人。
白色鐵皮屋的店內,這位叫做Ryan的技師人很好,二話不說幫我檢查了機油的量,說不用太擔心,可能是車子的感應器壞掉而已,還教我怎麼加機油和查看車子用的機油種類。在美國,如果他開口跟我收服務費,我大概不會訝異,不過Ryan很自然地跟我說再見,就離開了。在這個沒有手機訊號的地方,能遇見願意幫助自己的人,真的蠻感動的。
兩天一夜的旅程中,我選擇的住宿地點在死亡谷東南邊的綠洲城市,怕朗(Pahrump),雖然距離死亡谷約1小時的車程,但是生活機能很好,有餐廳也有超市。這裡已經離開我居住的加州,位在內華達州,消費稅比加州低,油價也相對便宜,當天住的蠻愉快的。
怕朗往東開1小時,就會到拉斯維加斯,不過我對拉斯維加斯不到非常有興趣,加上不想增加額外的開銷,就沒有順路去看看。
第二天早上從怕朗開往死亡谷的路程中,一覽了沙漠的晨光,早晨的光影和中午下午大太陽的時候不同,造就了很不一樣的沙漠風景,光線不那麼充足的時間,反射出來的沙漠,色彩變得柔和,不那麼銳利。剛好那天早上濕氣比較重,有飄一點雨,山頭上出現了很明顯的彩虹,感覺就近在咫尺,非常驚人。
一個人跑到國家公園,是有危險性的。出發前有想過要不要做這麼有挑戰性的事,開車很遠、沒有訊號的國家公園、獨自住在不認識的綠洲小鎮。但我相信生命是有韌性的,不那麼容易失去,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。我想以我的個性,無法每次都做保守的選擇,沒有冒險的生活對我來說可是最難忍受的,而事實也是如此,這趟旅程結束後完全沒有一絲後悔,看到了太多太多美麗的景色,完全被大自然震撼,這是在城市內一定無法得到的。
因為有這趟旅程,讓我感受到自己還有所不足,在沒有辦法與外界聯絡的地方,必須仰賴自己的知識和應變能力,平時在城市中,我幾乎不會需要打開車子的引擎蓋,就自然而然認為自己不需要這方面的技能和知識,現代社會因為科技進步,產品的服務都很周到,讓人不會探詢事務運作的原理,但這樣下去,會變成淺薄的人。到了極端的環境,才能意識到有需要學習的地方,而不繼續被蒙蔽雙眼。
雖然覺得租車、加油、住宿都很貴,出門玩到快破產,但是還是覺得很值得,這些風景不是坐在家裡看照片能等同體驗到,在國家公園裡能體會到人與大自然間是有所連結的,所以才不斷被自然美景吸引,並驚呼連連。
這個與世隔絕的旅程中,我一直在想,究竟是人比較可怕,還是大自然比較可怕?我受到人禍的機率會比天災的機率高還是低?但這個問題終究是無解的。